點擊數:15102023-06-26 08:13:56 來源: 河北天德絲網制品有限公司
總的看來,自動化技術發展趨向是涵蓋“精益”、“靈敏”等概念在內的、廣義的、基于計算機的集成制造;另一方面.從人、社會、自然這3個更大的范圍來看,制造業自動化的發展趨向可概括為以下4個方面:
1.制造業的生產柔性將進一步提高當今世界變化中的市場要求(CIM是柔性的。制造系統的柔性是衡量制造系統對變化中的市場、技術及生產條件適應性的尺度。很顯然,制造業的柔性是企業競爭力的一個主要動力。制造柔性是由企業的長期(戰略)考慮而產生的一種生產—經營決策,因而,制造柔性就不僅是個技術問題,而且也涉及到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和條件。以發展中的國家的企業而言,以首先提高人力資源和企業結構資源的柔性為佳。
2.人工智能將發揮重要作用,形成基于知識的工廠1988年,美國制造工程師協會曾進行過一次調查,以了解21世紀中制造工程師的環境和作用得出的結果是,在目前用于制造業的各種技術中,預期比較有發展前途,需用于工業中的一種技術類型是人工智能。預測到21世紀初,人工智能在工廠中的應用規模將要比目前大4倍.
3.人與機械的進一步協調,強調人在制造系統中的作用。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,效益高的企業的一個主要特征是,在設計和開發適用的軟件時,將人的因素結合進去,以驅動現代的CIM系統。完全沒有人參與的自動化是不現實的,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。人的創造性、判斷力和理解力是任何一種機器所無法替代的。
4.人與環境的進一步協調,生態工廠的出現? 產業調整后的近代產業社會中工業生產領域生產的“人工物”是人類生存所依賴的.但工業廢棄物和大量的能源消耗引起的生態環境破壞也日益嚴重,引起各國的密切關注。 節能和廢棄物回收和再利用(循環使用)已成為文明社會的共識。在這種全球性的保護生態環境的大趨勢下,有人提出了制造業的“生態工廠”(E-eofactory)的主張。生態工廠的基本含義是,在力求降低能耗、資源投人的情況下,使產品在生產、消費過程中盡量不損害環境,并使以后的廢棄物能分解、還原、再生和循環利用。這就要求產品在開發和設計過程中應具有“全球”環保意識,在材料、結構、工藝等方面作出符合生態環境要求?的決策?;谶@樣考慮.今后的制造企業自動化也必然人會向“生態工廠”自動化方向發展。